图片
青山下露营的爱好者2025-06-21 16:21咱们看武侠小说或者仙侠剧,经常撞见高手突破境界时,嗷一嗓子 “三花聚顶”,紧接着头上跟顶了一个 LED 灯似的,蹭蹭冒金光。周围小弟们吓得扑通跪了一片,跟见了移动充电宝似的狂喊:“大佬牛逼。”
不过作为观众,你有没有琢磨过,经常出现这样的台词、这样的桥段,这 “三花聚顶” 到底是哪三花?难不成真的人脑袋瓜儿上能开出牡丹、芍药、向日葵?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说清楚这个事儿,咱们得先扒拉到道教的炼丹房。怎么回事儿呢?说是最早宋代关于道教内丹派的经典《金丹大药》里提到,“三花者,精气神也。聚顶者,三花俱于泥丸宫”,就是头顶的百会穴。说白了就是把身体里的精、气、神这三样宝贝全都集中到头顶,跟充了电似的,瞬间打通任督二脉。这个 “花” 就是比喻修炼到极致,“聚顶” 就是归拢到头顶,准备突破次元壁。白话大概就是这样,听起来好像还蛮简单的哈,但实际上修起来很不容易。
咱们就先来说说其中的第一朵花 —— 精华。道教里这个 “精” 不是咱想的那个,而是肾里藏的先天之精,相当于人这辈子的生命本金。像《黄帝内经》就说 “肾为先天之本”,这 “精” 就像手机电池的原始容量,打娘胎里带出来。修炼时得把这 “精” 固住,不能随便消耗,比如熬夜、纵欲啥的,都是在透支本金。曾传说吕祖 —— 就吕洞宾,没成仙之前是个夜夜笙歌的风流才子,后遇汉钟离点化,才明白 “精不泄则火不炎,火不炎则水不耗,水不耗则精固”。他修炼时就发明了锁精术,把这朵 “金花” 就养得足足的。据说后来打坐时肾区会发烫,像揣了个暖水袋,这就是 “金花” 盛开的征兆。
第二朵花呢,就是气花。在道教的认识当中,“气” 不是喘气的气,而是丹田气海里的真气。他们认为一呼一吸是后天之气,修炼得找到先天之气,也就是藏在丹田的元气。您看武侠剧里边儿高手打坐时气沉丹田,肚子一股一股的就是养这个气,养足了才能推动精和神的运转。
再说第三朵花儿 —— 神花。这个 “神” 指的是元神,相当于灵魂的核心。在道教当中,普通人的 “神” 认为是识神,被七情六欲牵着走,修炼到 “神花” 盛开,就成了元神,就能脱离身体,神游太虚。
再讲个传说,就是说唐代道士孙思邈修炼时,曾在终南山闭关三年,待出关时,弟子们看见他瞳孔里有两个小人影儿,就是元神显化,说话的声音像洪钟一样,震得人耳朵发麻,这就是所谓 “神花” 怒放,神魂合一。
讲到这儿,你会觉得,按照传统道教的说法,每一朵花修好了都不容易,但是修好了也很厉害。可问题是,“三花聚顶” 这又该怎么修呢?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总结起来就是 “三戒三养”。
先是戒色养精,所谓 “精者,神之舍也。精漏则神去,神去则死也”。
第二就是戒躁养气,就给情绪装刹车嘛,因为 “气花” 最怕心火旺盛。道教认为现代人的焦虑、生气都是在耗气,他们修炼讲究心平气和。如宋代道士白玉蟾,曾发明了呵气法,就是生气时张大嘴发呵音,能把心火吐出去。平时练胎息法,像婴儿一样用肚子呼吸,慢慢把气养到丹田下面。
再看戒痴养神,因为 “神花” 最怕执念缠身。道教说,“识神不退,元神不生”,得把脑子里那杂七杂八的清空,这跟佛教讲的 “一心不乱” 是有点儿像。不知真假,说明代有个道士李道纯,他修炼 “三花聚顶”,天天对着镜子问自个儿:“镜子里的人是谁,镜子里的人是谁”,这问了三年。突然有一天,镜子里的人影儿跟自个儿合一了,从此看啥都通透了。这就是 “神花” 盛开,元神觉醒的境界。
也就是说,以上应该是道教修炼的一些说法吧,可是到了明清,这个概念竟然被小说给盯上了。比方说《封神演义》里头阐教仙人修炼到顶层,头顶就会显化三朵金莲花,能防法宝,能增法力。
那么再后来金庸先生写《射雕英雄传》,把这融入到武侠小说中。王重阳修炼先天功时,就用了 “三花聚顶” 的设定,说他晚年把精、气、神所谓的 “三花” 融为一体,使得头顶长年冒白气,大冷天出门都不用戴帽子。
而另一位大师古龙更夸张,像《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天机老人,修炼到 “三花聚顶” 时,头顶的花气能化作剑气,方圆十里的树叶都能削断。
讲到这儿,细心的您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这个武侠小说里边儿似乎这个 “三花聚顶” 有个 bug 呀。道教说这是修仙境界练到的,能飞升,可小说里的高手们练到 “三花聚顶”,有些还是照样 “吃盒饭”。比方说《射雕》里的王重阳,练到顶了,照样是被欧阳锋偷袭致死,看来是在小说里边儿降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