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广州市增城区召开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全体会议,全面总结回顾近年来志愿服务工作成果,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为推动全区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近年来
增城区深耕志愿服务领域
通过聚焦实际需求、丰富活动形式、
完善制度机制等
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
让志愿精神在荔乡大地绽放光彩
筑巢引凤强体系
“志愿积分”兑出满满幸福感
增城区以体系化建设为核心,全力构建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志愿服务发展新格局。
目前,“i 志愿”平台注册志愿者已达17.1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队伍增至908支,累计开展志愿活动8.4万场,实现志愿者人数、组织规模与活动频次的全面跃升。
在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进程中,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路径,组建1支区级、13支镇街级“红棉惠爱”社工志愿服务队伍,以中新镇福和社区为试点,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引领作用。
同时,创新构建“以时换惠”志愿服务激励体系,发布39项区级激励措施,涵盖文化旅游、生活服务、技能提升等多元领域,用“志愿积分”兑换生活实惠,增强志愿者身份认同感和获得感,切实激发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点击图片跳转查看广东志愿者激励措施链接)
百花齐放绘新篇
多维服务点亮多彩生活
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多领域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在大型赛会服务中,团区委组织超6000人次青年志愿者,专业热情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女子半程马拉松等16场赛事;280支大学生“百千万突击队”、2700余名大学生深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实现基层全覆盖,今年开展162场活动,5个培育项目在广州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推动服务迈向专业化。
在生态环保、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领域同样成果丰硕。通过“3+2”工作体系开展巡河巡田护林活动,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应急志愿服务链条,印发《增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资源手册》,创建174名专业志愿者库,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派潭镇“一粥一乐”、朱村街“幸福敲敲门”等多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脱颖而出,通过差异化定位、精细化服务满足群众多维需求,成为增城区志愿服务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典型范例,为全区民生服务提质提供了有效实践路径。
资料图
榜样领航聚合力
精准服务浇灌治理之花
增城区聚焦服务质量与社会效能双提升,推动志愿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深化,基层治理效益显著增强。
新塘镇大敦村“公益集市”志愿服务品牌近半年开展20次活动,搭建起党群互动“连心桥”,促进外来人口与本地村民和谐共处,成为基层治理创新样板;
信访系统志愿服务队化身“民情调解员”,330多名志愿者开展150多次活动,深入村居走访,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在志愿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先进典型,充分体现增城区在志愿服务典型培育、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文化塑造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与示范价值,以榜样力量凝聚合力,让精准服务浇灌出基层治理的绚丽之花。(点此查看《关于表扬2024年度增城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通报》)
资料图
此外,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增城区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送审稿)》《2025 年广州市增城区志愿服务工作要点(送审稿)》,为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会议向广州市黄广附属学校志愿服务队等6支新成立志愿服务队授旗,对2024年度增城区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等25个先进典型进行了表扬并颁授奖牌,勉励各位先进典型珍惜荣誉,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人投身志愿活动。
会议最后指出,各部门、各镇街要贯彻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志愿服务任务,通过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开创增城区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为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志愿活力。
来源:区委社会工作部,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惠瑜
编辑:汪滢
责编:纪玉婷、郑德宏
审核:朱卓东、张慧芳
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