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图文激励计划#2025年9月24日,叙利亚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又名朱拉尼)站在纽约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以“叙利亚新领导人”的身份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和平重建”。
就在他慷慨陈词的同一天,叙利亚哈马省的农村地区爆发武装袭击,民居遭纵火、车辆被洗劫,枪声撕裂了朱拉尼精心构建的“稳定幻象”。
这场袭击发生在朱拉尼远离权力中心的时刻,仿佛一记耳光扇向他的国际表演,当他忙着在西方镜头前戴领带时,后院之火正灼烧着政权的根基。
一、袭击背后的战术与嫌疑对象
哈马省的袭击并非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是典型的小股武装骚扰。 袭击者避开政府机关和军营,选择纳赫尔·巴雷德等农村聚落,针对民宅、摩托车和储粮仓库进行纵火与抢劫。
这种模式与伊斯兰国残余势力的游击战术高度吻合,他们长期盘踞在叙利亚中部的巴迪亚沙漠,以劫掠资源、制造恐慌维持存在感。
但线索也指向另一可能:阿萨德旧部的“试探性反扑”。 哈马省曾是政府军与反对派拉锯多年的战略要地,当地地形复杂且潜伏着亲阿萨德的秘密网络。
袭击发生后,临时安全总局部队迅速阻截了袭击者向周边扩散的企图,表明行动带有明显的挑衅意图,并非单纯掠夺,而是测试朱拉尼政权对中部地区的控制力。
阿萨德残余势力在2025年3月曾成立“海岸盾牌团”,在拉塔基亚省和塔尔图斯省发动反攻,一度夺取12座城镇。
二、朱拉尼政权的脆弱底色
朱拉尼的“临时总统”头衔源于2024年12月推翻阿萨德政权的军事行动,但其统治基础始终摇摇欲坠。
他的嫡系部队仅2万余人,其余依赖土耳其支持的“国民军”和收编的地方军阀。
经济上,取消粮食补贴导致大饼价格暴涨300%,电网瘫痪率高达87%,民生凋敝加剧了民众不满。
更严峻的是教派裂痕。 朱拉尼出身于极端组织“沙姆解放组织”(原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其麾下武装在2025年3月对西海岸阿拉维派聚居区发动“净化行动”,以身份证核查教派后公开处决平民,甚至出现妇女被集体枪杀、男性被迫学狗爬的暴行。
这些行径使得阿萨德支持者(以阿拉维派为主)与临时政府彻底对立,俄军不得不开放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收容难民。
三、困兽之斗与反击资本
阿萨德势力退守至地中海沿岸的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依靠俄军基地的山地屏障苟延残喘。
他们的军事力量已大幅缩水,仅存第25特战师(老虎师)残部、第4装甲师等零星部队,难以发动大规模反攻。
优势在于教派凝聚力,阿拉维派虽占人口不足20%,却高度忠诚于阿萨德家族,在沿海地带形成“堡垒效应”。
外部支持则是变量。 俄罗斯因俄乌冲突削减了对叙投入,但赫梅米姆基地仍是其地中海战略支点;伊朗虽因“抵抗轴心”受挫而收缩,仍可能通过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提供援助。
2025年5月,俄军基地遭无人机袭击后,莫斯科迅速派战机轰炸反对派目标,表明其不会轻易放弃叙利亚。
四、代理人战争的再升温
叙利亚已成为多国势力的角斗场。 美国在朱拉尼上台后迅速撤销其1000万美元悬赏并解除制裁,默许其“招安”极端分子参军,甚至被曝出中情局官员密访叙北部。
土耳其扶持的“国民军”控制阿勒颇,年赚30亿美元石油走私利益;以色列则武装德鲁兹民兵,将南部苏韦达省变为缓冲区。
朱拉尼试图周旋于各方之间:向美国开放油气开采权,允许土耳其驻军北部,同时与以色列谈判安全协议(要求叙方拆除伊朗设施、以方让步戈兰高地)。
这种“多方投诚”反而激化矛盾。 2025年7月,南部部落武装在停火协议签署120分钟后再度开火,抢占油田;9月哈马袭击则被怀疑是阿萨德旧部对朱拉尼亲美姿态的警告。
五、联合国舞台上的政治变形记
朱拉尼的联合国之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洗白秀”。 他身着西装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含笑握手,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谈,甚至同曾关押他的美军前司令彼得雷乌斯公开对话。
他在演讲中谴责以色列空袭、声援加沙,试图塑造“和平倡导者”形象,却绝口不提国内教派屠杀。
讽刺的是,这位如今被西方捧为“自由斗士”的领导人,仍在联合国恐怖分子名单上。美国拒绝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入境签证,却为朱拉尼铺开红毯,凸显地缘利益优先于反恐原则。
在纽约街头,叙利亚流亡者租用广告车播放朱拉尼部队的暴行视频,标语写着:“这个‘伊斯兰国’恐怖分子,今天来到了纽约。 ”
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