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销售说,很多客户驾驶特斯拉来到门店,想换成小鹏。”
作者丨黄华丹
编辑丨田哲
从整车出口到品牌全球化布局,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驶向世界舞台,而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站,正是欧洲。 这里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燃油车时代的技术高地与审美坐标。在这片长期由德系与美系品牌主导的市场,中国品牌正试图争取一席之地,甚至重塑既有格局。 雷峰网推出汽车出口观察栏目《出海望远镜》,以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的方式,聚焦欧洲多国,记录展厅里的销量表现、用户口中的使用体验,追踪街头巷尾的品牌可见度,还原中国汽车在当地市场的真实进展。 我们希望透过前线观察,回答一个重要问题:中国车,能否扎根于世界汽车强国的腹地?
沿着奥胡斯南部通往市中心的一段主干道,红砖结构的住宅楼紧贴街道分布,路面平坦开阔,车流不多,自行车与机动车相伴而行。
作为丹麦的第二大城市,奥胡斯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并不算知名,但在这座临海城市,中国电动车已不再稀奇。近年来,、岚图等中国汽车品牌相继进入丹麦市场,小鹏的出现频率尤为显眼。
根据汽车市场分析机构MarkLines数据显示,2024年,小鹏汽车的丹麦市场销量为2852辆,仅次于以色列,是其海外第二大市场。
而今年前五个月,小鹏在丹麦市场累计销量达1264辆,市场份额为1.8%,位列所有乘用车品牌第17位。这一表现也领先于MG和比亚迪,这两家同期销量分别为1029辆和928辆。
凭借G6、G9和P7三款车型,小鹏汽车已成为丹麦市场中国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冠军,而其进入丹麦市场,迄今只有三年。
在这个每月新车注册量不足两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却超过65%的国家,小鹏汽车是如何在强敌夹缝中突围?
01
性价比与低税收,切中市场需求
在丹麦,小鹏采取直营与经销两种销售模式,唯一的经销商合作方是Ejner Hessel——这家也是奔驰在丹麦最大的经销商。塞西所在的门店正是由Ejner Hessel运营,是整个日德兰半岛上唯一的经销门店。
小鹏汽车的奥胡斯门店
塞西今年24岁,成为小鹏汽车销售已有一年半。最初她告诉朋友自己在Xpeng工作时,没人知道这是什么品牌,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上周我们店就卖出了12辆车”。而一年前,小鹏汽车在丹麦的单月销量不过几十辆。
奥胡斯的小鹏经销店面积不大,和经销商旗下的其它品牌共享场地,但装修简约整洁,销售人员热情友善,售后工作台也完全对外展示,展厅充满活力。
奥胡斯门店展厅
门店的展车几乎都是G6,只有一辆P7放在远离大门的位置。塞西说,这些车都已经被预订了,G6从上市起就很受欢迎,是门店销量最高的车型。
据塞西观察,G6最大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其长续航版在丹麦的起售价为33.99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7.68万元),正好处于当地消费者主流购车预算区间。不止一位丹麦人告诉我们,大多数人购车预算集中在30万至40万丹麦克朗之间(当前汇率约为1.1:1)。相比之下,定位更高的G9则超出了这一价格带。
比亚迪在丹麦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但售价普遍高于小鹏汽车。
在中国市场,小鹏G6和比亚迪唐官方指导价均为18万左右,而在丹麦,小鹏G6售价33.99万克朗起,比亚迪唐的售价约49万克朗。
此外,作为SUV车型的G6车内空间足够大,符合丹麦人的喜好,并且相较于传统燃油车,G6几乎配备了所有功能,以及更具科技感的大屏。
“这里原来很多车的功能都是选配的,但小鹏全都是标配。”在产品介绍时,塞西的话语中难掩自豪。
当被问到小鹏的典型用户画像,塞西笑着说,其实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特征,客户几乎覆盖各个年龄段。家庭用户注重车内空间大,而年轻人喜欢宽敞实用的设计。此外,不少客户年纪稍长、计划换车。
丹麦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高,这主要得益于税收优惠。塞西介绍,丹麦对汽车征税高昂,如果是高性能车,税率将更高。但新能源车可以享受税率优惠,且保险费用与燃油车相当,因此越来越多丹麦人倾向于购买新能源车型。
根据丹麦税收政策,丹麦新车需缴纳注册税。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7.29万克朗以下部分征收25%的注册税,7.29万-22.65万克朗征收85%的税,超过则征收150%。也就是说,一辆售价30万克朗的车,可能税费就占比50%。
而纯电动车,可通过电池容量抵扣税款,所需交税的额度有所减免,大大降低了新能源车的购车成本。
可以说,小鹏正好切中了丹麦市场的需求:政府在税收、基础设施方面都支持新能源车,G6价格适中,续航充足,外观和性能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此前,特斯拉是许多丹麦人的新能源车第一选择。2025年前五个月,特斯拉销量以2470辆占据3.5%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其CEO埃隆·马斯克积极支持特朗普竞选,引发部分丹麦消费者不满。
塞西说,很多客户驾驶特斯拉来到门店,想换成小鹏。“现在人们更喜欢中国车,而不是美国车”。
02
智能汽车新体验,但软件仍不足
陶普全身布满纹身,几乎只露出五官,外表看起来不好惹,却极友善。他钟意大空间的纯电SUV,而符合要求的只有街头常见的斯柯达Enyaq和特斯拉Model Y。某天,他偶然在Youtube刷到小鹏G9,对设计、配置都很满意,但觉得价格太贵。直到2024年5月,小鹏G6在丹麦上市,价格适中,他便毫不犹豫地下单了。
他最喜欢的是,G6酷炫的外形设计以及漂亮的白色内饰,长续航也令他非常满意。当然问题还是有的,比如电子钥匙偶尔不灵敏。
和陶普一样,亚历山大也是一位满意G6的车主。他看中的是空间大、车载大屏和不错的驾驶体验。当然,他也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每次开车,需要手动按三个开关才能关闭限速和疲劳监测系统,但他并不在意:“我买车前做了很多功课,看了不少文章和测评。虽然是新品牌,我依旧很有信心。”
丹尼斯是唯一表达不满的车主。“整体还行,不过软件、设计方面的细节问题太多。”当追问具体问题时,他并没有细说。
对于保守的北欧人来说,买车是大件消费,选择一个来自中国的新品牌不免有些犹豫。但在丹麦市场,越来越多用户正在主动了解小鹏汽车。
不同于其他国家,丹麦人仍然普遍使用Facebook。近两年,小鹏汽车的Facebook丹麦用户群逐渐壮大,不乏车主的产品评价。
许多车主表示,小鹏是他们开过最好的车。对于习惯驾驶基础款燃油车的当地人而言,智能电车带来的体验升级是颇为震撼的。他们喜欢小鹏汽车的驾驶乐趣、充电速度快、整体舒适性高、内部空间大、外形和内饰足够漂亮。
与定价匹配的丰富配置也让他们满意,例如便捷的车载大屏、座椅通风功能,以及持续更新的软件OTA。此外,小鹏的售后服务也常被用户夸赞,不仅积极听取用户的需求与反馈,还通过Facebook小组供车主之间自由讨论。
Facebook用户群内,抱怨集中在软件方面,其中最多的是电子钥匙响应不够灵敏,也有人反映不适应智能汽车的操作习惯。
亚历山大提到,在转弯路段,辅助驾驶功能的稳定性和车道居中表现并不理想,还有悬架偏硬、轮胎磨损快等硬件问题。
一位小鹏丹麦员工告诉雷峰网,针对软件问题反馈,小鹏已在丹麦设立了专门的软件小组,配合国内团队快速响应。
他表示,智能汽车的软件系统难免存在技术磨合期,而ADAS或电子钥匙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当地网络差异、GPS 干扰,甚至系统对丹麦道路标识的识别适应有关。
为了解决软件问题,小鹏的丹麦软件小组收集用户反馈后,与国内工程师协作制定解决方案。例如,根据丹麦用户反馈调整ADAS校准参数,仅用两周就完成了对所有车型的OTA升级。
而在维修保养方面,超过七成的服务可由车主自由选择地点进行,以节省车主的时间和精力。
03
对标Model Y,打出知名度
市场提供了机遇,小鹏则凭借积极的海外营销,牢牢把握住了。
YouTube上的汽车博主评测是影响力最大的宣传渠道之一,几乎每位车主购车前都曾观看相关视频。同时,小鹏也频繁出现在各大海外主流汽车媒体的报道中。
在今年发布新款G6和G9两款车型之后,小鹏加大了线下广告投放力度,不仅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主干道上设有大幅广告,连奥胡斯郊区的小镇也能看到悬挂的小鹏广告横幅。
值得一提的是,对比特斯拉,已经是小鹏汽车当前海外营销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针对小鹏汽车的测评视频中,博主们普遍强调其高科技配置和宽敞的车内空间——这是许多欧洲传统小型车难以提供的体验。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后排空间较为局促,即使是空间更大的Model Y,对比G6也略显不足。
此外,丹麦街头的新款小鹏G6广告,写着醒目的“Y NOT”,似乎调侃特斯拉Model Y。
奥胡斯小镇的小鹏汽车广告
作为目前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是许多消费者心中的标杆,通过对比特斯拉,小鹏以更低的营销成本在新市场中建立认知。而去年马斯克大力支持特朗普竞选,在丹麦市场掀起一阵反对特斯拉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小鹏提供了市场机会。
根据欧洲国家新能源车注册量网站EU-evs数据显示,小鹏汽车自去年6月起销量明显攀升,尽管去年12月后出现回调,但从全年走势来看,2025年多个月份销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小鹏汽车的销量增长曲线恰好与G6车型的上市时间吻合,自2023年6月起显著上扬。与此同时,这一时间段恰好与马斯克高调支持特朗普竞选、引发部分欧洲市场反感的时期重合。
对比特斯拉,虽然其在丹麦市场销量长期波动,但2024年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明显。
除了对比特斯拉,小鹏的测评视频也包括了与比亚迪部分车型对比。通过将自身车型与比亚迪进行横向比较,加深了用户对小鹏产品优势的理解。
对外沟通层面,小鹏对媒体更为开放。在小鹏门店调研时,我们直接告知意图,得到了小鹏销售们热情友善的回应,尽量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但在比亚迪门店,得到的答复是“公司规定,不接受采访”。
小鹏汽车在丹麦的在售部分车型
除了营销策略,小鹏对Facebook的社群运营也颇见成效。在小鹏的丹麦Facebook小组内,用户咨询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群组内得到解答。
此外,小组也会发起一些话题,比如“为什么选择G6而不是Model Y?”“你喜欢G6的三个理由”。这类讨论能帮助那些已经对小鹏品牌有所了解、处于决策阶段的用户进一步深入了解产品,提高转化的可能性。
据小鹏官方数据,自2022年进入丹麦市场以来,其在当地的累计交付已超过5000辆。
小鹏在丹麦市场的亮眼表现,是许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整体销量曲线来看,小鹏目前的交付量级依然有限,相比特斯拉仍有明显差距。
这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品牌认知基础薄弱,规模效应尚未建立。
丹麦是一个相对小型的市场,其全年新车注册量,甚至不足国内一家主流车企的月销量。但对于尚在出海早期阶段的国内车企而言,能够在一个需求结构匹配、用户接受度高的市场逐步积累口碑,建立初步品牌认知,是实现全球化的第一步。
丹麦工业联合会汽车分会季度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丹麦市场份额从空白,到如今每售出10辆新能源车中,便有近1辆是中国品牌。四分之三的经销商认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品牌将占据丹麦新车销量的11%到30%。
从陌生品牌到口碑初成,小鹏在丹麦打下胜仗,证明了中国智能电车在欧洲并非水土不服。
当然,丹麦市场的成功,只是小鹏出海征途上的一个起点,能否把这套打法成功复制到德国,甚至更复杂的南欧市场,将是小鹏汽车的挑战。
本文作者长期关注车企出海情况,对车企海外动态感兴趣的行业人士,欢迎添加作者微信(tz--hh)交流。
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