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独家爆料(庄自修/文)
如今的内娱,哪怕大盘整体疲软,但一颗颗被精心包装的“糖精CP”,依旧是剧组冲破流量泥潭的法宝。只不过,这些“糖”早就不是自然生长,而是像工业流水线一样——预制化、流程化、合同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的《深情眼》。张予曦、毕雯珺两人伴着《婚礼进行曲》走红毯,还给观众派“喜糖”、送“邀请函”。互动环节更是甜到腻:单手抱、系围裙、牵手做蛋糕……现场粉丝尖叫声不断。再加上此前《雁回时》的无实物壁咚、《临江仙》的花箭同射、《献鱼》的“婚礼式入场”,这些场面几乎已经发展成一种标准公式。颜色搭配要么撞衫、要么反差;互动环节不是喂食就是量腰围;最后再配合合唱、手势舞,顺手送点“羽毛糖”或“婚礼请柬”,即便演员私下毫无化学反应,也能靠流程营造出甜蜜氛围。
但别以为这只是播出后的“售后”福利,如今的CP营销早就延伸到“全周期”。有些剧开拍时就埋好糖点,比如《百花杀》里孟子义和何与加上小狗,被调侃成“亲子装”;宋轶和丞磊的“互抹奶油”路透,更被网友识破是售前预热。甜茶(业内宣传人士)就透露:很多剧组在拍摄期就开始囤货,甚至主动推波助澜,把所谓“路人偶遇”拍的路透放大成话题。
展开剩余66%这种竞争比拼,不只是时间线提前,还涉及预算、物料质量和传播方式。某剧靠达人摄影师拍出700万点赞的短视频爆款,立马引得后续项目疯狂跟风。最近《深情眼》就是典型代表——售前合体上晚会,售后狂上综艺,红毯再合体,粉丝尖叫到声嘶力竭,“无予伦毕CP”彻底出圈。甜茶感叹:“短时间内可能没人能超越他们。”
艺人的态度也大变。过去大咖团队避之不及,现在很多艺人都主动配合,甚至自己暗戳戳加戏——打卡对方去过的餐厅、机场穿同款、微博隔空互动,全都算是变相营业。宣传人小桐直言:“市场寒冬下,谁还矫情?合同里都会写上营业要求。”就连业内人都爆料,有些原本拒绝炒作的女艺人,剧爆后照样和男主炒得真假难辨。
问题是,观众真的买账吗?采访里,剧迷小可直言:要先看剧本好不好看。如果剧情拉胯,再多糖都是齁甜假腻;反倒是《苍兰诀》《星汉灿烂》这种本身质量过硬的剧,观众自然自发二创,CP火得更长久。另一位观众丝丝则嫌弃“工业糖精”的换乘感——前脚和A组情侣,后脚又跟B炒新CP,粉丝代入感瞬间崩塌。
更麻烦的是,艺人有了真对象,CP粉直接翻脸。比如白敬亭和宋轶恋情曝光后,他和章若楠直播互动就被吐槽“像陌生人”;胡一天刚进组就被曝恋爱,也惹来“偶像剧演员不能有对象”的争议。业内人苦笑:这类情况最棘手,炒吧观众不买账,不炒吧粉丝骂不敬业,只能提前做好舆情管控。
但话说回来,谁能否认CP营销的红利?白鹿、敖瑞鹏合体短视频1400万点赞,直接被称作“剧宣神话”。白敬亭、章若楠,虞书欣、林一,张予曦、毕雯珺的短视频,也都稳稳斩获几百万赞。宣传们心知肚明:无论剧口碑如何,卖CP就是低成本高话题的流量捷径。
所以,结论也很现实:工业糖虽然批量生产,但观众依旧吃得香。至于这糖是真是假?观众可能不在乎,只要够甜,嗑下去就行。
发布于:山东省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