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秋,乌鲁木齐的寒风卷着落叶掠过街道,杨光荣,这位年近六旬的工程承包商,因一场持续数年的财产纠纷,正试图通过检察监督为自己讨回公道。这场纠纷的背后,是横跨近十年的经济往来、连环诉讼与对司法公正的执着追问。这场始物资保管纠纷,在法官的"协调"下,竟演变成了板上钉钉的"租赁关系"。
凭空捏造的 "租赁关系":亲属证言成铁证?
故事始于2012年的朋友合作,杨光荣为赵某平承建养猪厂后,对方仅出具欠条,却未足额支付工人工资。2014年,深陷多起债务纠纷的赵某平(涉及挪用投资款及拖欠工资,导致名下公司办公楼烂尾)主动邀请杨光荣协助拆卸烂尾楼的建筑模板、钢管等物资,约定存放于杨光荣处保管,拆卸费用由杨光荣垫付,赵某平还欠着杨光荣的养猪场工程款。
"当时清点物资时,双方会计都签了字,明确权属归赵某平。"杨光荣回忆,拆卸费用全由自己垫付,赵某平后续提取部分钢管时也有签收记录,构成了完整的保管关系证据链。然而2016年底,赵某平却彻底失联了,这些物资便一直存放在杨光荣的工地。
凭空捏造的 "租赁关系":突然出现的"小姨"与租赁纠纷
直到 2019 年,一个自称赵某平小姨的刘某兰突然出现,声称这些物资是她的,并指控杨光荣 "租赁不付钱"。更荒诞的是,刘某兰的证据竟是赵某平及其叔叔赵厚云的证言 —— 这三个直系亲属互相出具的 "纸条证明",被和硕县法院当作了铁证。
展开剩余62%杨光荣当庭指出:"2014 年我根本不认识刘某兰!她第一次打电话自称赵某平小姨时,我才有了她的联系方式,这有录音为证!" 但法院对这份关键录音视而不见,反而采信了正在服刑的赵某平的口头证言。更讽刺的是,评估机构三次强调 "租赁关系成立是评估前提",法院却直接将这份前提不存在的评估报告当作判案依据。
法官"剧透"判决结果:司法程序中的诸多疑点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程序问题成为焦点。杨光荣控诉,二审审判长多次打断其律师质证,庭审流于形式。更令人费解的是,一审法官杨某阳曾亲口告知他"已与中院协商,让这样判",而新疆高院提审后,审判员许某芳也以"与中院沟通过"为由维持原判。杨某阳调取的赵某平2016年执行案件材料显示,赵某平早已入狱,根本不可能在2023年为刘某兰出具证言 —— 这份足以推翻原判决的证据,却被法院束之高阁。同时赵敬平在监狱中写的书面证词,因赵敬平从小是被刘凤兰养大,想以此谎言为刘凤兰寻求养老费用。
"这不是独立审判,更像预先设定的结果。"杨光荣的代理律师指出,2024年另案审理中,刘某兰当庭承认自己是赵某平公司库管,赵某平也予以认可,但这与她在本案中主张的"物资所有权人"身份矛盾。此外,刘某兰无法提供建材采购记录、入库凭证等关键证据,却能持有赵某平与杨光荣的交易单据,涉嫌与赵某平串通伪造租赁事实。
身份反转揭穿谎言:库管员为何变 "出租人"?
2024 年,另一起案件的庭审彻底撕下了刘某兰的伪装。在雷某泽起诉赵某平、刘某兰欠款案中,刘某兰当庭承认自己是赵某平的库管员,赵某平也确认其员工身份。这就解释了为何赵某平与杨光荣的物资单据会在她手中 —— 根本不是什么 "租赁",而是她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了公司文件。
"她是赵某平的小姨,赵厚云是赵某平的叔叔,这家人伪造证据串通诉讼!" 杨光荣愤怒地说,"法院明知他们是直系亲属,却采信他们的互证,连基本的证据链都不审查!" 刘某兰始终拿不出建材采购记录、入库凭证,评估报告也明确标注 "租赁关系不成立则无效",但这些致命瑕疵,都被强行无视。
如今,杨光荣的检察监督申请已被受理,但没有进行任何调查,一段时间后又被退回来原处。他心中的寒意比新疆的寒冬更甚。"如果虚假诉讼能靠法官'协调'变成合法债务,那老百姓还有什么活路?" 这场由保管变租赁的荒诞剧,暴露的不仅是个别的枉法,更是司法程序空转下的公平失守。当法律的天平被关系和利益撬动,受伤的不仅是一个杨光荣,更是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最后一丝信任。
发布于:湖北省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