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唐代诗人孟郊笔下的大巴山层峦叠嶂、峡谷幽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往探秘。如今,那些掩映在山岭深处的绝美秘境,正随着绵延1200公里的大巴山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的规划与建设,逐步向世人展露出其迷人的风姿。这些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的生态步道,不仅串联起茂密林场、高山草甸与人文古迹,更悄然成为推动大巴山区生态价值实现和乡村振兴的新载体。
\n重庆市林业局局长曹春华组织召开大巴山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建设现场调度会。
\n9月4日至5日,重庆市林业局在奉节县组织召开大巴山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建设现场调度会。市林业局局长曹春华,巫山、巫溪、奉节、城口四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市林业局相关分管领导及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借助大巴山丰富的林业资源,共同谋划推进乡村致富新图景。
\n四条经典步道 串起大巴山壮美风景
\n按照整体规划,大巴山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系统总里程约1200公里,建成后将形成“两主两辅、多廊多点”的布局,分段优选5类38条特色步道,并规划了沿线综合服务站、森林驿站等服务设施。
\n两条主轴步道包括“近看巴山神女”步道和“神游红池白帝”步道。前者全长510公里,沿线拥有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越的生态气候禀赋,独具秦巴山区特色,是森林康养、野外探险、科普教育最佳体验线路;后者全长455公里,将穿越多片天然彩叶林区、生态高山草甸,拥有地域特色鲜明的经果产业、人文情怀浓厚的历史遗迹以及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态美食,是彩叶观赏、生态采摘优质体验线路。
\n今年“五一”假期,三峡之巅探险步道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n两条辅轴步道包括“漫行大三峡”和“探奇神农架”步道,长度分别为158公里和79公里。前者沿长江北岸穿越高峡密林,是摄影、生态采摘、古文化探寻优质休闲线路;后者沿途可欣赏高峡山水、巫山红叶、巫巴文化的壮美,是野外探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精致体验线路。
\n四区县布局 步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n据了解,步道建设覆盖奉节、城口、巫山、巫溪四个区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及秦巴山脉区域,涉及多个市级部门。市林业局通过高位推动,建立定期调度和清单化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引领,系统开展资料收集与科学论证,初步规划涉及4县73个乡镇。
\n奉节龙桥河森林康养基地,沿地下暗河建3.7公里森林康养步道,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
\n目前,相关区县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奉节县构建“三环多支,主题分区”规划结构,依托白帝城·瞿塘峡、三峡凉都、长江沿线等资源,建成了7条主题步道共70.1公里;城口县规划里程120公里,打造“一主多支”沉浸场景,并于北屏镇启动8公里高标准示范段建设;巫山县建成自然教育及登山健身步道共25公里;巫溪县则以连接自然风光、古栈道遗址、巫咸文化、茶文化及风土人情的巫溪大环线为目标,建成各类步道81公里。
\n聚焦产业富民 采笋步道带动近千户增收
\n市林业局局长曹春华表示,大巴山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要紧紧围绕“百姓富、生态美”核心目标,聚焦步道沿线林业产业培育和林农增收。依托步道延伸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业态,设置驿站和服务点,推动林产品加工销售,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n采笋步道新建的8公里运笋轨道,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n这一愿景已在奉节龙桥土家族乡初结硕果。当地政府利用10万亩天然油竹,建设采笋步道30公里、运输轨道8公里,并组织开展趣味采笋活动。受此吸引,奉节竹轩农业开发公司入驻龙桥乡,精选鲜嫩笋尖,提供种植、加工、销售等全链条岗位,带动龙桥乡及周边乡镇近千户农民增收,2025年公司产值预计将突破3000万元。
\n针对下一步大巴山的步道建设,曹春华强调,四县需要协同联动,避免各自为政,必须坚持“大巴山”整体品牌理念,构建全域体系化的步道系统。以《大巴山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规划》(2024-2035)为基础,跨县贯通,形成可连续体验、康养休闲为主的主脉络线路;再以县为单位,延伸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次脉络线路,突出差异化体验;最后开放包括村、镇级步道及生态小路微脉络线路,满足多样化需求,打造森林观光、食疗、医疗、冥想、林下经济、户外运动等项目,带动沿线集体林地资源适度规模化多样化发展和立体化精细化利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同时严守生态红线,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n接下来,市林业局将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为契机,聚焦关键环节与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渝东北大巴山沉浸式森林康养步道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林业产业项目,为全市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n上游新闻记者 程红 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